第(2/3)页 天色渐晚。 李世民批阅完奏章,在一众宫人的侍候下,上榻休息。 他刚躺在榻上,忽然有个古怪的念头泛起。 他似乎有一段时日,没有聆听到圣祖的“启示”了? 李世民眉头微微蹙起。 怎么感觉大孙去了吐蕃,圣祖的预言梦境就消失了? 他思索了片刻,忽然恍然大悟。 明白了! 大孙在吐蕃有如神助,定然是圣祖在助大孙,估计是没空理他。 李世民心里有些唏嘘,忽然想起白天跟大孙的对话。 以后史书上评价他最大的功绩,该不会是生了个大孙吧。 李世民嘴角一抽,旋即睡着了。 ................. 周围一片黢黑,只有面前的字迹浮现。 李世民一惊,旋即狂喜。 这又开始了?! 他还挺好奇后世之事! 虽然未来已经改变,但是毕竟也是一种参考。 大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? 而他李世民又是否会如大孙所言,成为后世之人所称颂的帝王? 李世民刚刚闪过这样的念头,面前画面快速闪过。 面前一片荒野,到处都是贫瘠不堪的的土地,路边随处可见倒地的尸首。 旁白声响起。 【自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,大唐元气大伤,藩镇割据,宦官专权,朝政日益腐败。中央权威旁落,赋税繁重,土地兼并严重,大量农民失去生计。】 【乾符年间,关东连年遭遇严重水旱灾害,赤地千里,蝗灾肆虐。官府非但不赈济,反而变本加厉催逼租税,征发徭役。】 李世民看着破败不堪的大唐,脸色微微一变。 他是从隋末乱世过来的,但是眼前的场景比他经历过的还要悲惨。 面前画面渐渐涌动。 一个落第书生的身影浮现,他愤然掷笔,正在写诗。 【出身盐商世家、屡试不第的曹州冤句人黄巢,写下《不第后赋菊》: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!”】 李世民眉头微微蹙起,眼神凝重。 这典型的反诗。 莫非此子与大唐倾覆有关? 【乾符元年,盐贩王仙芝于长垣聚众起义。次年,黄巢激于朝廷腐败与民间疾苦,率数千人在家乡响应王仙芝起义。王仙芝战死后,黄巢成为义军领袖,自称“冲天大将军”,后改元“王霸”,建立政权。】 李世民一愣,旋即脸色反倒是坦然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