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隆中-《汉鼎犹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吾乃斗肖之才,受命之日,心中忧叹,恐上负君父所托,下弊庶民生计。

    古之贤者有言,欲治一地,必先求贤,吾与足下相交数年,深知足下之能。

    为己身计,为荆州计,吾遂敬请足下不念拨冗之劳,前来助我。

    我窃思之,足下应急迎妻子,无事滞于隆中。

    今吾统兵抚民,即往长沙,长沙富庶,若善抚局势,当有大为之机,时不可失,望足下速之。”

    这位英气士子一开口说的不是别的,却是将他今日所收到的一封信的内容给念了出来。

    而这封信正是其好友刘琦写给他的。

    这位英气士子不是旁人,正是当今荆州颇负盛名的徐庶徐元直。

    徐庶在念完刘琦给他写的信的内容后,一双睿智的眼睛看向对面的好友,想看看他的反应。

    但对面那位年轻士子,脸上的神情却一如既往的淡然,好似全然没听到徐庶念得那封信的内容一般。

    在徐庶与其对视一会后,最后还是徐庶沉不住气,主动沉声问对面的好友道,“今公玮来信相召吾前去助他,不知孔明意下如何。”

    孔明乃是徐庶对面这位好友的字,而徐庶对面的那位年轻士子,正是如今荆州与“南士冠冕”庞统齐名的大才诸葛亮。

    诸葛亮身长八尺,美姿颜,其虽未着华贵服饰,但素服黑帻的他只是安然跪坐在那里,就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。

    君子如玉。

    诸葛亮在听到徐庶的问话后,淡淡一笑,他拂袖端起身侧炉上已经温好的酒,为对面的徐庶缓缓斟上,

    随后用淳厚的嗓音回答道,“元直有大才,今得公玮看重,相召为僚属,这是一桩美事矣,依亮观之,元直可速往,以免公玮相思过甚。”

    面对诸葛亮的回答,徐庶的眉头有些皱了起来。

    若单单是只问自己是否应该去,他自己就有决断,今日自己又何必来到诸葛亮家中。

    自己当着他面,将刘琦写给他的信的内容念出来,这么做的目的只是,他想看看诸葛亮是否也有意出仕而已。

    徐庶豫州颍川人,本乃游侠,中平年间,曾经为友人报仇而差点身死。

    经那一事后,徐庶就洗心革面,遂弃其刀戟,更疏巾单衣,折节学问。

    虽然经过多年的静心学习,令其的才识大大增加,但他因为早年游侠的生活,性格不似一般士人那般中庸,而是直爽气壮之辈。

    心直口快的徐庶这时也懒得和诸葛亮打哑谜,他直接脱口问诸葛亮道,“孔明乃大才,不会不知我今日登门拜访所为何事。”

    “公玮与吾等相交相知,正如其信中所言,其颇知我,我亦知其,他既已来信邀我前去相助,他深知孔明你的才能,又岂会不写信邀请你乎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